研究员Haotian看空加密产业:Crypto三国杀变三方收割局?
2025-10-12分类:区块链新闻资讯 阅读()

长期观察加密产业发展的研究员Haotian,近日在X 平台上发表评论,坦言自己对加密产业的信心出现动摇。原本他将这个产业的发展视为技术创新、资金进场与交易流量三者互相拉锯、形成机会的「三国杀」格局,但在10 月11 日突如其来的「黑天鹅事件」后,他却看到了另一面:这也许不是一场公平竞争,而是一场针对场内流动性的终极收割。
产业「三国杀」初始版本:一场技术、流量与资金的三方混战
Haotian 曾乐观地将加密产业的生态拆分为三大阵营,分别各自掌握着不同的核心力量:
1. 技术原生派:苦行僧式创新,难以落地
代表人物如以太坊创办人Vitalik Buterin,这群技术开发者仍在坚守「去中心化」信仰。他们专注于ZK 技术、模组化架构、AI Agent、自动化链抽象与并行EVM 等底层创新。这些技术具前瞻性,但也深陷于基础建设技术债和应用难以落地的两难困局。
2. 交易所势力:CEX 掌控流量与流动性,打造热度机器
以币安创办人CZ 为首的中心化交易所(CEX)势力,则凭借流量和流动性两大核心资产,快速创造新叙事和项目。例如TGE(Token Generation Event)流水线、Perp DEX 2.0 的ICO 模式等,虽然短期内刺激市场活力,但也进一步强化了平台垄断与中心化风险。
3. 华尔街资本系:披着合规外衣,暗地圈地扩张
第三方势力来自华尔街,包括Tether、Circle 与Stripe 等传统金融玩家。他们在美国相对友善的加密政策支持下,以稳定币和ETF 为切入口,逐步将DeFi 绑进自己建构的合规公链体系。表面看似引资助力市场,实际上是在铺设掌控基础设施的金融版图。
1011 黑天鹅事件后的觉醒:三方势力或非竞争,而是共谋收割?
然而,在Haotian 眼中,10 月11 日的市场血洗事件,打破了他对三国势力「神仙打架、散户吃肉」的原有想像。他开始质疑:这三方是否根本不是在良性竞争,而是在联手割光市场上仅存的流动性?
交易所:打造吸血流量池的真正操盘手?
Haotian 指出,散户过去认为交易所只是提供平台服务、赚手续费的角色,但USDe 在跨保证金操作中被连环清算的事件,让人重新思考交易所的真实动机。杠杆设计、风控机制、返佣活动、迷因币发射平台、循环理财产品……看似丰富的产品,其实暗藏巨大的流动性风险。
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尽管Q2 前十大交易所交易量高达21.6 万亿美元,但市场总流动性却在下降。资金去了哪?除了手续费之外,更多可能是在平台规则内被「清算」走了。
华尔街:机构入场真的带来稳定?还是黑天鹅的制造者?
不少人期待华尔街的机构资金能为市场注入长期稳定性,但Haotian 指出,这次暴跌前,已出现多笔疑似来自华尔街钱包的巨额做空部位,获利数亿美元。这些操作让人质疑:机构是否拥有「前置交易」优势?是否早已洞悉市场风险,甚至参与制造恐慌?
而那些声称推动合规与资金注入的机构,是否实际上正在逐步用稳定币与ETF 产品蚕食原生加密世界的控制权?
技术开发者与散户:双重夹击下的炮灰命运
最让Haotian 感到悲观的,是Crypto 世界中最为真诚的一群人— 技术开发者与散户投资者。他们或在建设应用,或在等待技术突破、资金流入的「大机会」。但如今,山寨币暴跌、流动性归零,许多开发者专案直接归零,过去一年努力付诸流水。
如果市场只剩下炒MEME▲、搞梗图、发空投等短期热点玩法,那么技术创新的价值将被边缘化,山寨币市场可能迎来彻底出清与结构性洗牌。
Crypto 未来若无制度突破,或将重蹈覆辙
Haotian 最后感叹,如果这种由交易所、资本与机构三方垄断、轮番收割的局面继续下去,加密市场将难逃恶性循环。散户会愈发边缘,开发者失去动力,创新被牺牲,Crypto 将沦为少数人赌场。
对于仍身处场内的人来说,或许该重新思考:这场「三国杀」,我们真的能捞到肉吃?还是早已成为棋局中,被设计好命运的棋子?
Tags:
相关文章
本栏推荐
全球政府深陷债务危机,区块链或许是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