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稳定币新规上路在即!谁将抢下2300亿美元市场先机?
2025-08-10分类:稳定币(Stablecoin) 阅读()
随着《稳定币条例》预计于8 月1 日正式在香港施行,稳定币市场将迈入全新的合规时代。这项监管新规不仅为投资者提供明确的产业指引,也使发行方、持牌虚拟资产交易平台以及技术服务商成为产业链中的潜在受益者。
香港稳定币监管政策的实施,象征着亚洲数位资产生态迈入新时代。 对于投资者而言,能否押中取得牌照、拥有流量与技术的企业,将是分享这场金融创新浪潮的关键。
摩根大通与国信证券于本周发表研究报告指出,全球市值已突破2,300 亿美元的稳定币市场,正迎来香港的合规化进场。
尽管市场关注度不断升高,但报告同时强调,香港的虚拟资产牌照竞争激烈,短期内实现盈利并不容易,并有以下四点原因:
市场规模处于初期:与美国及其他主要市场相比,香港的加密货币与稳定币交易量仍然相对有限。投资人应理性看待其成长潜力,聚焦于长期监管红利与技术基础建设。
获利模式分化:发行方是生态起点,直接分享储备资产收益;持牌交易所(如OSL)透过提供交易和清算服务赚取手续费;储备银行(如众安银行)提供托管服务;技术/ 金融券商(如富途、四方精创)提供交易系统、技术支援和合规服务。
监管决定赢家:谁能获得香港金管局(HKMA)的稳定币发行牌照,以及已经持有VATP 牌照的交易所,将成为这场游戏的主要受益者。对于个股,拥有庞大零售客户基础和VATP 牌照布局的网路券商(如富途)比传统券商更具优势。
稳定币收益:稳定币发行方的商业模式极为清晰且具吸引力。但香港规定明确禁止向稳定币持有者支付利息,这代表「持有即生息」的模式在香港行不通,投资策略需相应调整。
稳定币分类与市场结构:链下型稳定币成香港监管重点
值得注意的是,香港市场的竞争也将主要围绕在最稳健、最受监管青睐的「链下型」稳定币。根据摩根大通的报告,截至2025 年第二季度,全球稳定币总市值已超过2,300 亿美元。摩根大通将稳定币分为四类:
-
链下型(如USDT、USDC):以美元等法币储备资产作为担保,风险最低;
-
链上型(如Dai):以加密资产抵押并运行于智慧合约上;
-
商品型(如Tether Gold):以黄金等商品挂钩,具黄金支撑;
-
算法型(如已崩溃的UST):透过机制维持价格稳定,风险较高。其高峰曾接近200 亿美元,但现已清算,凸显了其高风险性。
其中,链下型稳定币因其稳健性与资产支持,成为香港监管聚焦对象,也是投资人首选标的。
稳定币发行方如何赚钱? Circle 模式拆解
稳定币发行方的商业模式极为清晰且具吸引力。国信证券的报告以全球第二大稳定币USDC 的发行方Circle(CRCL)为例,详细拆解了其获利来源。 Circle 的收入主要来自两大块,但极不均衡。
-
99% 收入来自储备资产利息:Circle 将超过80% 储备金投入由贝莱德(BLK) 管理的短期美国国债基金,剩余资金则存入系统性重要银行;
-
清算手续费:用户在稳定币兑换过程中支付的手续费,但占比极小。
这种模式核心在于:发行方透过庞大储备金投资低风险资产以赚取利差。投资者若希望切入该领域,取得稳定币发行执照将是关键门票。
稳定币发行牌照开战:关键参与者和潜在受益者
同时,随着香港《稳定币条例》于2025 年8 月1 日正式生效,一场围绕VATP 牌照的争夺战已经打响。国信证券和摩根大通的报告共同指出了生态系统中的几类关键参与者和潜在受益者。
目前,香港金管局已启动「稳定币发行人沙盒」,首批入围机构包括渣打银行、京东币链与圆币创新,分别计画推出港元稳定币如HKDG、JD-HKD 与HKDR,锁定跨境支付与DeFi 应用。
另外,蚂蚁集团、阿里巴巴(9988.HK) 旗下科技子公司也传出将申请香港稳定币发行许可,显示大型科技企业积极进场。
根据国信证券资料,截至2024 年6 月25 日,香港证监会已核发11 张VATP 牌照。
此外,传统券商需与交易平台合作才能分润稳定币红利,而富途等拥有用户基础与技术优势的券商,正申请自有VATP 牌照,扩大市场参与度。
在基础建设方面,众安银行(托管)、贝莱德(资金管理)、四方精创(300468.SZ)、神州资讯(KYC 与区块链安全)等企业,也将受惠香港稳定币政策的落地与产业规模扩张。
Tags:
本栏推荐
